「冒牌者症候群」,或者你可能聽過另一個名字——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(Imposter Syndrome),這不是精神疾病,也不是人格特質,目前被視為一種心理現象。
冒牌者效應經常發生在表現優異的人身上,他們總擔心自己不夠格,怕有一天被「看破手腳」。明明就很有能力、成績亮眼,卻認為自己這些成就都是僥倖,或是因為有他人的幫助,反正無論如何,都不是來自自己的實力。
這次將介紹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的定義、特徵、原因和克服方法,另外也將分享「冒牌者症候群測驗」供大家參考。
冒牌者症候群是什麼?
「冒牌者症候群」是什麼意思?
即使擁有滿滿的實力和成績,仍然認為「只是運氣好罷了」、「全靠旁人的幫忙」,而無法認可自己的能力,這樣的人就可能具有「冒牌者症候群」傾向。
無論表現得再優異,都無法給自己相應的評價。不僅容易導致悲觀思考,也常表現出過度謙虛或自我貶低的行為。比如,明明談成了一件大案子,且獲得大家的肯定,卻感到十分恐懼,生怕自己下一秒就會被大家看穿「其實根本不值得讚賞」。
「冒牌者症候群」聽起來很嚴肅,實際上並非正式的疾病。雖然有很多相關研究,但目前會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。對一些人來說,「冒牌者症候群」所造成的負擔,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工作和生活。
冒名頂替症候群(Imposter Syndrome)
英文中的「Impostor」意思就是騙子、冒充者,因此Imposter Syndrome 中文譯為「冒牌者症候群」或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。
有此症狀的人會覺得自己像是在欺騙周遭的人,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厲害,充其量只是個「冒牌者」。既無法欣然接受自己的成就,也害怕有一天會讓大家感到失望。
冒名頂替症候群(英語:Impostor syndrome),這個名稱是在1978年由臨床心理學家克蘭斯博士(英語:Pauline R. Clance)與因墨斯(英語:Suzanne A. Imes)所提出,用以指稱出現在成功人士身上的一種現象。
節錄自《維基百科》 – 冒名頂替症候群
「冒牌者症候群」會有什麼特徵與行為?
冒牌者症候群特徵|6種行為
「冒牌者症候群」和單純「沒自信」的差異在於前者不僅僅是缺乏自信,而是一種深層的、內在的恐懼,相信自己的成功全是建立在外界錯誤的認知之上。
接下來將具體介紹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的6大特徵,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況呢?
1.自我否定,貶低自己
「每次開會時,我都盡量不發言,因為我害怕一旦說錯什麼,大家就會知道我其實不適合這個職位。」
經常質疑自己的才能和實力,在內心深處批評自己,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。
就算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他們是有能力的,「冒牌者症候群」可能還是會頻繁地反思「我真的適合這個位置嗎?」
他們經常在內心深處批評自己,感覺自己應該表現得更好。非常在意他人的意見和評價,有時候甚至會過度解讀別人的一句話或一個眼神,而造成巨大的壓力,使自己焦慮。
2.過度努力
「拿到獎學金大概只是條件更符合的人沒有申請,所以才會輪到我。我必須加倍努力,否則明年就沒希望了。」
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,他們時常會在工作或學業上付出極端的努力,遠超過所需的標準。
追求完美無法妥協,除了會花費過多的時間和努力去完成之外,也會頻繁與他人比較,並試圖用努力來彌補差距。
這是他們為了掩飾心裡的不安全感,「冒牌者症候群」如果未能達成超出預期的結果,就容易感覺自己毫無價值。
【你可能想了解】
- 與冒牌者症候群異曲同工的「完美主義」
3.恐懼「爬得更高,摔得更慘」
「社群經營成功只是剛好被演算法眷顧而已,再發新的貼文就會掉粉了。」
即使獲得好成果,也不會感到滿足,反而擔心接下來的失敗。
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經常認為成功只是「僥倖」,下次可能就會失敗。而且一旦失敗,就會非常自責,把所有失誤都視為是自己的能力有缺陷。
因此,他們也通常害怕嘗試新的挑戰或機會,或者是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,經常自我否定。
4.難以接受讚美
「案子被表揚是團隊其他人做得好,我只是碰巧在這裡。」
被他人讚美或賞識時,心裡會感到懷疑,無法坦然接受。
「冒牌者症候群」容易低估自己的專業或能力。當他們的成果得到讚美時,反而會感到不舒服,或是懷疑對方只是在說場面話。
做得好是碰巧,或者是因為有別人的幫助。
5.抗拒積極挑戰
「再挑戰下去一定會遇到真正的好手,我不想再繼續鑽研了,我不適合走這條路。」
由於對自己缺乏信心,而抗拒積極挑戰,這也是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的行為特徵之一。
即使周遭的人對他們抱有期望,他們也認為自己力所不及。此外,他們也會為了躲避失敗,故意不做事前準備,以便有藉口推卸責任。
設定過高的目標,且習慣試圖獨自解決所有問題,當情況惡化時,就很容易感到壓力倍增。他們可能會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尋求幫助,導致自己陷入更加孤立無援的狀態之中。
6.避免顯露能力
「要是這個月業績暴衝,下個月就會想要更好,還是不要一次接太多單好了。」
有些「冒牌者症候群」可能會故意避免表現出自己的能力。
因為害怕「棒打出頭鳥」,不讓自己處於可能脫穎而出的情況。因為一旦展示了自己的才能,就會提升他人的期望,進而增加「被揭穿」的可能性。
這樣的人即使成功,也習慣低調,不喜歡高談闊論自己的成就。
冒牌者症候群原因與心態
為什麼會形成「冒牌者症候群」?冒牌者症候群的成因有很多,可以追溯到自我認知、成長背景和職場文化等等。
除此之外,心理學家認為,冒牌者症候群與個人的自尊、自我認同密切相關,低自尊更容易產生這種症狀。
心理因素
冒牌者症候群的心理因素深深地根植於「自我認知」和「情感狀態」。低價值感、完美主義傾向和自我期望過高,都對冒牌者症候群的形成有顯著的影響。
低自尊
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,認為自己不值得成功或無法達到標準。
完美主義
對自己要求極高,對「錯誤」和「不完美」非常敏感,每一個小失敗都能深深打擊自信心。
自我期望過高
給自己設定不切實際的標準,又因為永遠無法達到或超越這些標準,而開始自我否定。
過度自我批評
即使成功也不表揚自己,對任何錯誤或失敗反應激烈,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。
強烈的控制欲
試圖控制一切,盡可能避開任何錯誤或失敗,導致自己陷入焦慮和壓力之中。
與他人比較
經常與他人進行比較,覺得自己不如他人,卻忽略自己的優點和成就。
除了心理因素之外,環境因素也深深影響著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的形成。
環境因素
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的形成也深受環境因素的影響。成長背景、教育環境和職場文化等外部條件,皆與塑造自信心環環相扣,任何「有毒環境」都可能加劇症狀。
成長背景
- 過度期望:由於父母或其他陪伴者對孩子的期望過高,導致孩子必須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。
- 缺乏正向鼓勵:成長過程中未能得到足夠的正面肯定或讚賞,造成慣性自我否定。
教育環境
- 競爭激烈:如果處在高度競爭的教育環境中,經常面臨評比和較勁,就很容易被消磨自信心,懷疑自己的能力。
- 強調缺點:教育系統只關注學生的不足而非優點,會讓學生無法欣賞自己的成績。
職場文化
- 高壓環境: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,員工無時無刻不感到壓力,反而無法發揮出真正的實力並肯定自己。
- 恐懼文化:如果職場裡充滿了恐懼和懲罰,員工擔心自己做錯事會被斥責,就會非常害怕失敗或犯錯。
我們可以試著跟這些症狀「和解」:
冒牌者症候群改善|如何克服
如果覺得自己好像有「冒牌者症候群」,可以如何克服?首先,還是要從「認識」和「接受」開始,以下將建議幾個方法:
小事情也可以獎勵自己
儘管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只要達成了都可以獎勵自己。
取消以往那些不切實際、遙不可及的目標,試著慶祝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成果,增強自信並推進自己持續前進。
定期記錄自己的好表現
定期記錄自己的好表現,也可以寫下你收到的讚美,幫助你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價值和努力。
除了能讓自己專注於當前,也能防止過度擔心未來的發展。
不曲解別人的好意
當收到讚美時,學會接受而非否定。
不必揣測讚美背後的真正含意,直接欣然地接受這份肯定,有助增強自信和自我價值。
放棄當一個完美的人
放棄當一個完美的人,不強求自己和身邊的人一定要表現完美。
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理解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。與其一直思考「為什麼這件事做不好」,不如讚美自己「那件事做得真好」。
減少自己給自己的壓力,不僅能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,也能讓生活變得更輕鬆自在。
與信任的人聊聊
與信任的人聊聊,分享自己的感受,聽聽別人對你的表現有什麼看法。
如果症狀嚴重,也可以考慮尋求專業的協助。
【你可能想了解】
- 「HSP」也與冒牌者症候群息息相關
冒牌者症候群名人
許多知名的公眾人物也曾公開表示他們感受過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的壓力。這說明無論是多成功的人士,也可能經歷這些症狀。
以下是一些曾經表達過類似感受的名人:
艾瑪·華森(Emma Watson)
在許多人眼中,艾瑪·華森就像她在《哈利波特》系列電影中扮演的「妙麗」一樣,是個集才華、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角色,而且她年紀輕輕就在演藝界嶄露頭角。
但即便是在眾多領域上都達成卓越成就的艾瑪·華森,仍會質疑自己是個「冒牌貨」。
在一次《Rookie》雜誌的訪談中,艾瑪·華森坦言道:
「這種感覺就像,我做得越好,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感覺就越強烈。因為我總是在想,隨時會有人發現我其實是個騙子,我根本不配得到我所達成的一切。我覺得自己怎麼也達不到大家對我的期待和看法。」
節錄與翻譯自《Rookie》 – I Want It to Be Worth It: An Interview With Emma Watson
這讓我們知道,即便是大明星,也可能和我們一樣,內心充滿了不安和疑惑。
人們的成功不只有光鮮亮麗的一面,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掙扎。
雪莉兒·桑德伯格(Sheryl Sandberg)
雪莉兒·桑德伯格(Sheryl Sandberg),曾任Google副總裁、現任Facebook營運長,自2007年起連續6年獲選為《財星》雜誌50大最有權力的商業女性,並榮登2012年及2013年《時代》雜誌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。
她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談論過自己對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的感受,在她2013年出版的著作《挺身而進》中,也提及了她為自己、事業及家人做抉擇所面對的日常交戰、掙扎,並鼓勵更多女性認識和克服這種常見的心理障礙,特別是在職場上。*
雪莉兒致力於透過寫書、演講和參與各種公共活動,鼓勵大家創造更開放、更尊重多元的工作環境。
* 引述自《挺身而進》之作者與書籍介紹
冒牌者症候群測驗|評估量表
冒牌者症候群會讓人覺得自己的成功不是因為真的有能力,而是因為運氣好、機會好或其他外在因素,還會擔心有一天別人會發現自己其實「不配擁有」、「不值得」。
下列「冒牌者症候群量表(Clance IP Scale)」是由臨床心理學家克蘭斯博士(Dr. Pauline Rose Clance)開發,用來幫助大家對症狀的程度進行評量。
冒牌者症候群量表(Clance IP Scale)
接下來有20題陳述,填答時只要依照你的直覺來回答就好,不需要過度思考每一個問題。
「冒牌者症候群量表」共有20題,請加上每項的分數後算出總分。 | 從未 | 很少 | 有時 | 常常 | 總是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.我常在考試或任務上取得成功,儘管在開始任務前我害怕自己會做不好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2.我能給人一種比實際上更有能力的印象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3.我會盡量避免被評估,並且害怕別人評價我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4.當別人稱讚我的成果時,我害怕未來無法達到他們的期望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5.我覺得自己能擁有現在的工作或成就,是碰巧天時地利人和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6.我害怕重要之人發現我沒有他們認為的那麼能幹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7.我比較常記得沒有全力以赴的時刻,而不是全心投入的情況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8.我很少能把一件事或工作做到我心目中的標準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9.我覺得(或相信)我在人生或工作上的成功,是一種錯誤的結果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10.我很難接受別人對我的才智或成就的讚美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11.我覺得我的成功是靠運氣得來的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12.我對自己現有的成就感到失望,覺得自己應該能做得更多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13.我害怕別人會發現我實際上缺乏多少知識或能力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14.我害怕在新的任務或挑戰上失敗,儘管我通常做得很好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15.當我成功完成某件事並獲得認可時,會懷疑自己能否繼續保持下去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16.如果我因為完成某件事而獲得大量稱讚和認可,我往往會低估自己所做事情的重要性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17.我常與周圍的人比較,並認為他們可能比我更聰明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18.我擔心在工作或考試上失敗,即使身邊的人對我充滿信心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19.如果我即將獲得晉升或某種認可,我會猶豫是否告訴別人,直到事情確定為止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20.在需要達成目標的情況下,如果不是「最棒」或至少「非常特別」,我會感到沮喪和氣餒。 | 1 | 2 | 3 | 4 | 5 |
本測驗是幫助個人判斷是否具有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的特徵,以及這些特徵的嚴重程度。完成測試後,請將每個問題的得分相加,並算出總分。
總分:40分或以下
如果總分是40分或以下,表示受測者幾乎沒有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特徵。
總分:61~80分
61到80分表示受測者具有中等程度的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現象。
總分:超過80分
總分超過80,表示受測者經常有強烈的「冒牌者症候群」症狀。分數越高,症狀對生活的影響就越頻繁,也越嚴重。
測試結果僅供參考,並不是正式診斷。如果你感到這些感覺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,建議尋求專業醫生或心理諮商的幫助。
歡迎留下你的想法!